限额以上社零反弹至3月以来高点,以旧换新政策持续发力,11月社零有望提速至5%以上
11-16  配资门户

  华夏时报记者张智北京报道

  政策撬动下,消费延续了不错的增势。

 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,10月份,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5396亿元,同比增长4.8%,比上月加快1.6个百分点;环比增长0.41%。1—10月份,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8960亿元,同比增长3.5%,比1—9月份加快0.2个百分点。

  “受益于以旧换新政策持续发力,汽车、家电两大项支撑10月限额以上社零同比反弹至今年3月以来的高点。”民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陶川在解读数据时表示。

  同时,他表示,“双十一”电商促销前置,活动相较去年提前6—10天开始,10月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累计同比升至8.3%,也对社零起到一定支撑。

  “10月份市场销售明显加快,消费者信心改善,有利于促进经济企稳回升。但也要看到,消费增长还面临居民消费能力和意愿不足等制约。下阶段,要积极推动高质量充分就业,持续增加居民收入,继续发挥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作用,提升居民消费倾向。同时,大力提升商品和服务供给质量,更好满足消费升级需要,持续释放消费潜力,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。”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、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负责人付凌晖在发布会上表示。

  稳增长政策助力消费增长

  10月份,受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带动,以及国庆假期和双十一促销活动提前因素的影响,加之股市、楼市交易活跃,提振了消费者信心。

  从数据来看,10月,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.8%,比上月加快1.6个百分点。其中,市场销售增速明显回升,商品零售额提升幅度较大,达40444亿元,增长5.0%,比上月加快1.7个百分点;餐饮收入4952亿元,增长3.2%。消费带动作用增强。

  “在支持耐用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加码推动下,10月汽车、家电等产品销售显著改善。”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。

  当月限额以上汽车零售额同比增长3.7%,家电零售额同比增长39.2%,增速较上月分别加快3.3和18.7个百分点,对社零整体增速拉动作用明显。

  值得一提的是,除汽车、家电零售额增速受益于以旧换新政策而大幅加快外,10月限额以上可选消费品零售额增长普遍提速,显示消费结构有所改善。

  特别是升级类商品销售较好。在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带动下,限额以上单位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、文化办公用品类、家具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39.2%、18.0%、7.4%,比上月分别加快18.7、8.0、7.0个百分点。化妆品类、体育娱乐用品类零售额分别增长40.1%和26.7%。

  不过,陶川对记者表示,10月油价回落,石油及制品类成为10月社零的主要拖累;地产销售边际好转的外溢效应尚不明显,家具、建筑装潢分项表现平淡。

  除此以外,今年“双十一”预售于10月14日启动,比去年提前了10天,带动线上消费活跃,也拉升了当月社零的增长。数据显示,前10个月,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8.3%,比1—9月份加快0.4个百分点。同时,随着居民消费观念的转变,绿色消费、健康消费方兴未艾,相关商品销售增势较好。

  服务方面,国庆假期出行活跃,文旅消费旺盛,支撑服务零售较快增长。数据显示,今年国庆假期,国内出游人次、总花费按照可比口径同比分别增长5.9%、6.3%;全国营业性演出观众人数增长13.3%。

  在王青看来,9月下旬以来一揽子稳增长政策密集出台,股市上涨动能增强,加之10月房地产成交和价格走势传递出积极信号,预期改善和财富效应也对10月消费起到一定刺激作用。

  促消费政策仍有加码空间

  不过,王青表示,社零数据更多反映居民商品消费走势,从服务消费来看,1—10月服务零售额累计同比增长6.5%,增速较前值放缓0.2个百分点,但仍明显高于同期社零累计同比增速3.5%。其中,交通出行类、通讯信息类服务零售额均保持两位数增长。

  “展望后续,在新一轮稳增长政策发力背景下,预计促消费政策也还有加码空间。同时,政策面加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、市场预期改善带动股市上涨动能增强等因素,也有利于提振居民消费信心。此外,10月存量房贷利率下调,居民提前偿还房贷的情况有望缓和。”王青表示。

  华金宏观研报也显示,新一轮加码政策着眼当下立意长远,耐用消费品补贴带来消费连续改善的良好效果,地方加速化解隐债有望给中央财政打开更大的一般预算赤字率空间,通过安排更大规模的消费补贴,进一步夯实国内供需循环,更好抵御外部需求风险。预计2025年一般预算赤字扩张加码补贴消费。

  “维持2025年预算赤字率抬升至4.2%左右、实行4000亿—5000亿元消费补贴,并可能考虑实施小规模个税减税等增量财政政策预测不变。”华金宏观研报显示。

  王青也预测,接下来居民商品消费动能有望逐步好转,11月社零同比有望提速至5.0%以上。

风险提示:本文内容仅供参考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本站各类信息服务基于人工智能算法,如有出入请以证监会指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平台为准。如有投资者据此操作,风险自担,本站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。